分类: 爱与情感

  • 小红书社会学:社会阶层伪装、女性主义与父权制

    近年来,小红书迅速崛起,成为观察当代中国中产阶级,尤其是中产女性生活方式的绝佳窗口。本文将深入探讨小红书中的女性主义与父权制,以及这一平台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阶层的伪装。

    小红书上的女性主义与父权制

    据统计,小红书用户中有七成是女性,从平台上流行的“姐妹”称呼中便可见一斑。即便是男性用户,也常常被称为“姐妹”。为何小红书上女性用户如此之多?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我们生活在一个父权制社会中,社会给予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本就不多,尤其是经济独立方面,女性往往比男性面临更多障碍。因此,女性更需要通过生活方式的展演来确认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自我价值。小红书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女性用户通过分享和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获得认同和满足感。

    消费主义的“天鹅绒监狱”

    小红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种草”,即引导消费。平台上的内容常常呈现一种消费体验的图文景观堆积,诸如“女生要对自己好一点”、“为自己而变美”、“人生在于体验”等话语表面上鼓励女性实现自我价值,实则是在引导女性消费。这种虚伪的消费主义话语,正是现代社会男性规训女性的表现,让女性成为依附的“天鹅绒监狱”。

    另外,男性欲望的“凝视”也是一种明显的父权制规训。在小红书上,化妆护肤、美容减肥、日常穿搭等内容非常重要,这其实是女性为了迎合父权凝视的自我规训。

    “擦边”行为与男性凝视

    更为赤裸的迎合男性凝视的行为则是“擦边”,即带有性意味的图片、视频及直播内容。例如,有女律师博主表示自己做律师收入太低,月入5000元,但靠“擦边”直播却能月入两万元。这种现象在小红书上并不罕见,反映了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为了经济利益而被迫迎合男性欲望的现实。

    社会阶层的伪装

    小红书不仅是女性展示生活方式的平台,也是中产阶级伪装和炫耀的场所。通过分享奢侈品、豪宅、名车等内容,用户们在平台上构建起一个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然而,这种展示往往只是表面的伪装,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中产阶级的虚假繁荣

    中产阶级因为没有真正的资产积累,往往通过消费来维持和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小红书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中产阶级用户通过分享奢侈品购物、豪华旅游等内容,来构建自己理想化的生活方式。然而,这种虚假的繁荣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小红书上的生活方式展示,也反映了当代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中产阶级通过消费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而这种展示往往是短暂和脆弱的。一旦经济状况发生变化,这种虚假的繁荣便会迅速崩塌。因此,小红书上的生活方式展示,既是对现有社会阶层的维护,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

    结语

    小红书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交平台,反映了当代中国中产阶级,尤其是中产女性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通过分析小红书上的女性主义与父权制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这个平台上既展示了自我价值,也被迫迎合父权制社会的规训。同时,小红书上的消费主义和社会阶层伪装,也反映了中产阶级的虚假繁荣和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参考文献:

    1. 罗成. 小红书社会学:社会阶层伪装、女性主义与父权制. 罗成读书. 2024年5月9日
  • 外包式儿童陪伴师:高薪背后的隐忧

    月入四万的“外包父母”,正掏空孩子的童年-虎嗅网 (huxiu.com)


    近些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育儿工作外包给所谓的“儿童成长陪伴师”。这种现象尤其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中愈发普遍。然而,这种外包育儿的模式真的能解决家长们的育儿难题吗?还是说它反而在无意间掏空了孩子们的童年?

    外包式儿童陪伴师:高薪背后的隐忧

    “儿童成长陪伴师”这个听起来颇为高大上的职业,其实就是代替家长陪伴孩子,监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从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到接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这些陪伴师几乎包办了家长的所有职责。根据虎嗅网的报道,这些陪伴师的月薪可以高达四万元,市场需求也异常火爆。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这个行业并没有被官方认定,自然缺乏相关的行业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陪伴师的资质也良莠不齐,有些只是换了个马甲的补课老师,实际提供的服务并不值那么高的费用。

    家长角色的缺位

    家长们选择外包陪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作忙碌,无法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然而,真正的亲子关系需要的是家长的亲身参与和情感支持,而不是靠外人来完成。长期依赖外包,只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当孩子遇到青春期叛逆、厌学等问题时,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最终只能再次依赖外部的“专家”来解决问题。

    赵菊英式教育:短期见效的陷阱

    “网红”家庭教育专家赵菊英,以其极端的教育方式吸引了不少家长的关注。她通过砸烂孩子的玩具,来逼迫孩子形成所谓的“梦想”。这种“羞辱惩罚式”教育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容易引发孩子的极端反抗和对家长的仇恨。

    赵菊英的“成功”并非个例,而是反映了家长们在教育上的焦虑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他们希望通过短期的努力和金钱的投入,迅速把孩子培养成“学霸”,但这种方法忽视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和感受。

    真正的亲子关系:不可外包的责任

    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情感交流和价值观的传递,这是任何外聘的专家和陪伴师都无法替代的。家长们与其花钱买陪伴,不如多花时间学习如何真正成为一个好父母。我们不是孩子一出生就自动会当爹妈了,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孩子的情感需求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上升的,家长们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如果家长只是通过花钱来解决问题,最终只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甚至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结语

    短期内,外包育儿看似能够解决家长们的时间和精力问题,但却忽视了亲子关系中的核心:爱与陪伴。真正的亲子关系需要家长的亲身参与和无条件的接纳与理解。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意识到,育儿不是一场可以外包的任务,而是一段需要用心经营的旅程。

    让我们一同反思,在忙碌的生活中,如何找到平衡点,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陪伴和支持。

    祝愿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都能在爱与理解中共同成长。

    (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致君,作者:格致君的后花园,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虎嗅网。)

人生梦想 - 关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acejoy.com 🐾 步子哥の博客 🐾 背多分论坛 🐾 借一步网
Page Stats: PV: 78 | UV: 77
Last updated: 2025-04-30 09: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