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 早起还是熬夜?揭秘生活方式对工作表现的影响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常常纠结于是应该早起还是熬夜。这个看似简单的选择,实际上涉及到了个人生活方式、工作效率和健康状况等多个方面。本文将深入探讨早起和熬夜这两种生活方式的利弊,以及它们对个人工作表现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早起族:效率与压力并存

    企业高管的选择

    在商界,早起似乎已经成为成功人士的标配。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和迪士尼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鲍勃·艾格都习惯于在凌晨4点到5点之间起床。根据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美国大公司首席执行官会在6点前起床,而普通美国人中这一比例不到三分之一。这似乎向那些渴望在企业界取得成功的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如果你贪睡,你就会失去机会。

    早起的潜在优势

    早起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一天工作开始之前,你可以清理邮箱、思考复杂问题,为即将到来的一天做好充分准备。这种提前准备的感觉可以让人在面对繁忙的工作日时更加从容。

    早起不仅仅是为了工作。在社交媒体平台TikTok上,有一类流行的视频展示了一些网红的精致晨间流程。他们会进行冰浴、朗诵积极的自我肯定语,甚至精心准备含有认知增强剂的咖啡。虽然这些行为可能看起来有些夸张,但它们反映了人们对于充分利用早晨时间的渴望。

    科学研究支持

    多项研究也证实了早起的好处。2012年,多伦多大学的Renée Biss和Lynn Hasher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早起的人报告说他们感觉更快乐、更健康。相比之下,夜猫子们往往睡眠时间较短,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健康,进而影响工作效率。芬兰奥卢大学的Andrew Conlin及其同事的研究发现,晚起的男性比早起的男性收入低4%。虽然研究没有探讨这额外的4%是否足以诱使睡眠者抛开被窝早起,但这个发现无疑为早起提供了一个经济上的理由。

    社会认知偏见

    早起的人通常受到更高的社会评价。在大多数工作场所,迟到仍然是不被认可的行为。俄勒冈州立大学的Jessica Dietch及其同事在202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夜猫子常被认为是”懒惰的”、”不自律的”和”不成熟的”。香港中文大学的谢立亚及其同事的研究甚至发现,夜猫子的体重通常更重。

    早起的潜在风险

    然而,早起并非全无风险。那些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人可能会被分配更多的工作。正如谚语所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聪明的虫子会选择多睡一会儿。此外,白天经常会出现紧急任务,这意味着早来的人可能最终工作到和晚来的同事一样晚。而且,早上发送的邮件越多,收到的回复就越多,这可能会增加工作量。

    过早起床还有可能让你变得令人生厌。一些早起的人忍不住要描述他们在别人还在睡觉时完成了多少工作。另一些人则会早早回家睡觉,而不是参与下班后的社交活动。

    夜猫子:自由与争议并存

    夜生活的魅力

    相比之下,夜猫子们似乎更懂得享受生活。研究表明,他们喝酒更多,使用药物的频率也更高。海德堡教育大学的Christoph Randler及其同事发现,熬夜的男性有”更高的交配成功率”。在许多人眼中,熬夜是年轻人的专利,而早起则被视为老年人的领域。

    生物钟的科学解释

    然而,试图改变自己的生理节奏可能会导致疲惫和挫折。从科学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昼夜节律类型(chronotype)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仅仅通过在晚上调暗灯光或购买特殊的闹钟,并不能神奇地将你转变为一个早起的人。如果你强迫自己早起,却只能用朦胧的眼睛呆呆地盯着屏幕,那么这些早晨时间就没有多大用处了。

    寻找平衡:个人化的生活方式

    考虑到改变生物钟的困难,也许最好的建议是不要过分担心你的生物钟。实际上,大多数人既不是典型的早起鸟,也不是彻底的夜猫子,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他们在清晨或深夜都无法发挥最佳表现。很多人,包括笔者在内,在下午也会感到困倦。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办公室选择在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之间运作的原因。

    工作场所的适应鉴于人们的生物钟差异,工作场所可能需要更加灵活的政策。例如,允许员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工作时间,或者在办公室设置小憩区域,让员工可以在需要时短暂休息。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还能照顾到不同类型员工的需求。

    个人策略

    对于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这可能意味着:

    1. 了解自己的生物钟类型,并尽可能按照这种节奏安排工作和生活。
    2. 如果工作时间无法改变,可以尝试调整其他生活习惯来适应,比如调整饮食时间、运动时间等。
    3. 保持规律的作息,即使在周末也尽量不要过分改变睡眠时间。
    4. 注意睡眠环境,创造有利于高质量睡眠的条件。
    5. 如果感到困倦,不要强迫自己保持清醒,适当的小憩可能会提高整体效率。

    科技辅助

    现代科技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工具来优化睡眠和工作效率。例如:

    1. 智能手环或手表可以追踪睡眠质量,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睡眠模式。
    2. 光疗灯可以帮助调节生理节奏,特别是在冬季或者需要适应新时区时。
    3. 冥想和放松应用程序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入睡或在工作间隙快速恢复精力。

    结语

    关于是否应该早起或熬夜的争论可能永远不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每个人的生物钟和生活环境都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无论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关键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在工作中发挥最佳表现。

    也许,未来的工作场所会更加重视个体差异,为不同类型的员工创造更加灵活和包容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产力巅峰时刻,从而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 Biss, R. K., & Hasher, L. (2012). Happy as a lark: Morning-type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 are higher in positive affect. Emotion, 12(3), 437-441.
    2. Conlin, A., O’Donoghue, T., & Vogelsang, T. (2011). Projection bias in predicting future utility. The Economic Journal, 121(557), 21-43.
    3. Dietch, J. R., et al. (2022). Chronotype and social jetlag as predictors of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intentions. Sleep Health, 8(3), 291-297.
    4. Randler, C., et al. (2012). Chronotype, gender and general mental ability.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2(4), 518-522.
    5. Tse, L. A., et al. (2017). Chronotype, sleep characteristics, an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mong hospital nurses.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34(8), 1136-1144.
  •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激烈竞争:创新与挑战并存

    在中国科技领域,价格战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从电动汽车到共享单车,再到奶茶店,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激烈的价格竞争。如今,这股竞争之风也吹到了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的领域。这一现象令人颇感意外,因为就在不久前,中国在大语言模型(LLMs)方面还面临着严重的短缺问题。2023年初,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的LLMs技术水平比美国落后了整整十年。

    然而,短短一年多时间,形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如今,同样的专家们认为,中美之间的模型差距已经缩小到一年甚至更短。根据LMSYS Chatbot Arena的排名,中国已有五个大语言模型跻身全球前20名。其中,由上海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开发的SenseNova 5.0模型在逻辑推理和创意写作等方面的表现甚至超过了ChatGPT在5月份升级前所使用的模型。

    中国大模型市场的蓬勃发展

    市场研究公司AskCI预测,2024年中国LLMs的收入将达到220亿元人民币(约合30亿美元),比2023年的150亿元有显著增长。到2028年,这一数字可能会进一步增长五倍。这些令人瞩目的技术进步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大量AI创业者的加入。百度CEO李彦宏曾半开玩笑地表示,中国平均每天都会诞生一个新的LLM。虽然这可能有些夸张,但也并非完全离谱。根据政府估计,中国现在拥有超过100个参数量超过10亿的模型,其复杂程度至少可以与Facebook母公司Meta开发的流行Llama模型的某些版本相媲美。

    价格战的爆发

    然而,与美国市场由OpenAI等少数几家公司主导不同,中国的AI开发者们正在将这些模型快速转化为各种产品。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中国AI学者Jeffrey Ding指出,中国用户缺乏一个明确的行业标杆来帮助他们区分各种产品的优劣。因此,这些公司无法在技术上进行有效竞争,转而开始了激烈的价格战。

    5月6日,自主开发大模型的量化对冲基金高瓴资本大幅降低了其最新版模型的价格,每1000个令牌(LLM定价的首选单位)的价格仅为0.0001元人民币,约为OpenAI最先进的GPT-4 Turbo模型价格的1%。紧接着,5月15日,拥有TikTok和抖音的字节跳动公司以类似的折扣价格推出了其最新模型。一周后,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将其旗舰LLM的价格下调了97%。仅仅几小时后,百度宣布其文心一言聊天机器人将对所有企业用户免费开放。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也开始免费提供其一款LLM。

    百模大战的隐忧

    腾讯的一位高管将当前的局面称为”百模大战”。台湾科技投资者、《AI超级大国》一书的作者李开复警告说,这场竞争是一场”双输”的战争。虽然吸引更多客户并收集更多训练数据对于提升算法智能至关重要,但如果由此导致的收入下降意味着公司将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昂贵的计算资源,那么这种策略就难以持续。这个问题对所有模型开发者都构成挑战,但对中国公司来说尤为严峻。这是因为美国的制裁措施阻止了中国公司获取全球最先进、最高效的美国制造AI芯片。

    行业整合与创新困境

    长远来看,这场价格战最可能导致中国AI行业由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和腾讯等几家资金雄厚的数字巨头主导。一些前景看好的小型模型开发公司,如百川智能、月之暗面和智谱AI,可能会被挤出国内市场。这种情况令人担忧,因为正如OpenAI、Anthropic和Mistral等西方新兴公司所展示的那样,在机器学习领域,新公司往往比老牌企业更具创新能力。

    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一些中国的挑战者可能会尝试在国际市场寻求机会。例如,李开复的最新创业项目01AI已表示,如果价格战失控,他们准备向海外市场寻求增长。然而,许多国内竞争对手可能难以适应国外的技术市场环境,因此不得不继续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中挣扎。

    结语

    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正经历着”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但许多模型可能会比其创造者预期的更快凋零。这场激烈的竞争既展示了中国AI行业的活力,也暴露出其面临的挑战。如何在价格战中保持创新动力,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都是中国AI企业需要深思的问题。未来,中国AI行业的发展道路可能会比想象中更加曲折,但也充满了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 The Economist. (2024). A price war breaks out among China’s AI-model builders. The Economist.
人生梦想 - 关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acejoy.com 🐾 步子哥の博客 🐾 背多分论坛 🐾 借一步网 沪ICP备20240525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