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未分类

  • 当梦想坠毁 – 郑州楼市沉浮故事

    经历了多年的房地产繁荣,郑州最终还是难逃楼市调整的命运。在这个过程中,不少普通百姓的梦想也随之破碎。本文通过几个身边人的真实案例,描述了郑州楼市从热到寒的全过程,以及普通人在这一过程中的艰难处境。

    从天堂坠入地狱 – 一对平凡夫妻的故事

    郑州南四环,一对来自平顶山和周口的普通夫妻,凭借两人的辛勤工作,在2019年买下了一套89平米的小三居,贷款110万。谁知道,疫情来临后,丈夫所在的小饭馆接连倒闭,妻子的辅导班也没了,两人只能靠刷信用卡勉强维持。最终,他们无力偿还房贷,银行开始申请拍卖房产。面对即将失去全部的处境,这位厨师曾经哽咽落泪。

    年轻女孩的”上车”梦

    童婉是一位28岁的单身女孩,从小和家人一起从平顶山来到郑州,历经艰辛终于在2018年买到了一套小两居。可是,疫情来临,她先后失去了多份工作,只能靠信用卡维持生活,已经欠下30多万的债务。如今,她只希望能尽快”下车”,摆脱房贷的困扰。

    个体老板的失落

    王本源是一位50多岁的个体老板,2015年在郑州郊区买下了一套110多万的房子。可是,疫情和暴雨接踵而至,他的酒类生意全线失利,陷入了沉重的债务危机。现在,他的房子正面临被法院拍卖的命运,他除了一些破烂的车,已经失去了所有的财产。

    从繁荣到衰落 – 郑州楼市的变迁

    回顾过去十年,郑州楼市曾经一度非常繁荣,各路开发商蜂拥而入,房价屡创新高。但这种繁荣也暗含着泡沫的危险。在政策调控和一系列负面因素的冲击下,郑州楼市最终陷入了困境,不少楼盘烂尾,法拍房数量激增。如今,这座特大城市正在寻求化解问题楼盘的出路。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场楼市风暴无疑带来了切肤之痛。失去了自己辛苦买下的房子,他们的梦想也随之坠落。然而,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期待着能够重新站起来,过上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郑州一对夫妻从天堂坠入地狱的故事》
    2. 《郑州楼市现状调查:法拍房增加,房价涨幅收窄》
    3. 《郑州房地产泡沫破裂,楼市遭遇寒冬》
  • 从”腿劲不能下跪”到”上岸便倒”—清帝国的伪知识与悲剧性误判

    引言

    1840年,英军叩关,两江总督裕谦负责镇海防务。裕谦在奏报中对击败洋人表现出极大的自信,这种自信源自一个广为流传的常识:”夷人腰硬腿直,一击便倒”。裕谦笃信洋人都是些无法弯腰屈腿的蛮夷,一旦上了岸就没有战斗力。

    这种认知并非裕谦孤立的想法,而是清帝国上下都普遍认同的伪常识。历史学家们的研究发现,这一谬论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并在两百年的时间里根深蒂固地成为了人人信以为真的所谓”真知灼见”。

    本文将梳理这一伪知识的形成与蔓延过程,探究其如何最终导致了清帝国在1840年对英军的悲剧性失利。

    洋人”腿劲不能下跪”的谬论与乾隆时期的马戛尔尼使团

    伪知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访清帝国时发生的一幕。

    当时,清廷试图将来访的使团当作藩属国的朝贡使臣,要求他们三跪九叩。但马戛尔尼坚持不肯如此做。双方因此发生了激烈冲突。为了讨好乾隆皇帝,负责接待的钦差大臣徵瑞竟然上奏谎称,马戛尔尼等人之所以不肯三跪九叩,是因为”西洋人用布扎腿,跪拜不便”。

    乾隆看到这份奏折后,立即给徵瑞下达了一道谕旨。谕旨中明确指出,自己曾听说”西洋人用布扎腿,跪拜不便”,所以他们的国家”没有叩头这种礼节,只会脱帽鞠躬点头”。乾隆皇帝还贴心地告诉徵瑞,虽然洋人的腿”俱用布扎缚不能拜跪”,但在叩见时”何妨暂时松解”,待礼毕后”再行扎缚亦属甚便”。

    可事实上,徵瑞从未说过洋人”用布扎腿,跪拜不便”这种话。但面对皇帝的谕旨,即便他们心中很清楚马戛尔尼等人的膝盖并没有什么问题,也不敢当面纠正。于是,徵瑞只好在回奏中照单全收,声称自己仔细观察后发现使团随从都是”绑腿甚紧”,因此才无法下跪叩头。

    皇帝的话当然是绝对正确的,谁也不敢质疑。于是,这一荒谬的说法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成为了人人皆知的常识。

    “腿劲不能下跪”的谬论加固

    这一谎言在1816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来访时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当时,嘉庆皇帝仍然坚持要使团三跪九叩。阿美士德使团拒绝配合,双方陷入了僵局。后来,大臣孙玉庭告诉嘉庆皇帝,自己在广东时曾经召见过英国使臣,发现他们”两腿裤袜绷紧直立而不能曲”,只能勉强行”弓身俯伏”之礼。这番话让嘉庆皇帝找到了面子,也进一步巩固了”洋人腿劲不能下跪”这一伪常识。

    从此,这一谎言就成为了清帝国上下无人敢于说破的”硬道理”。即便到了1840年英军叩关的时候,人们依旧深信洋人的腿是弯不下去的,只要上了岸就必定失去战斗力。连镇海总督裕谦都完全相信这一论调,结果导致了清军在镇海的惨败。

    悲剧的根源

    这一伪知识的形成和蔓延,最终酿成了清帝国在1840年对英军的悲剧性失利。

    清朝上下之所以会如此盲目地相信这一谬论,根源在于两点:

    一是出于满足皇帝虚荣心的需要。在马戛尔尼使团事件中,为了讨好乾隆皇帝,官员们不惜编造谎言。这种以粉饰太平为目的的谎言逐渐被强加为不可置疑的事实。

    二是出于对皇帝权威的绝对崇拜。乾隆皇帝一旦下达谕旨,哪怕内容荒谬可笑,下属官员也不敢当面反驳,只能被动接受并传播下去。

    在这样的官僚文化中,伪知识迅速成为人人皆知的”真知灼见”,充斥于清朝上下,最终酿成了1840年悲剧性的失利。

    结语

    正如著名历史学家黄一农所言,清帝国的这一伪知识最终”砸了自己的脚”。这一教训昭示我们,当一个社会的知识体系被意识形态裹挟、被权力绑架时,必将导致严重的认知偏差和决策失误。我们应该警醒,不能让同样的悲剧在今天重演。

    参考文献:

    1. 《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档案史料汇编》
    2. 孙玉庭《寄圃老人自记年谱》
    3. 梁廷柟《夷氛闻記》卷二
    4. 黄一农《清代的”腿劲不能下跪”谬论及其根源》
人生梦想 - 关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acejoy.com 🐾 步子哥の博客 🐾 背多分论坛 🐾 借一步网
Page Stats: PV: 7014 | UV: 3503
Last updated: 2025-07-02 07:20:59
沪ICP备2024052574号-1